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

我想说的第一点我们在十四五期间希望看到数字金融在业务模式上会有很大的的拓展

时间:2021-12-17 07:39   来源:新浪   作者:叶子琪   阅读量:6039      

,由新浪财经主办的第14届金麒麟金融峰会于12月13日—17日隆重举行,主题论坛2021智慧金融峰会今日召开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金光金融学与经济学讲席教授,副教授黄益平在论坛上发表了总结发言

我想说的第一点我们在十四五期间希望看到数字金融在业务模式上会有很大的的拓展

黄益平表示,支持数字普惠金融还有一个数据政策的问题大数据是数字金融的石油,没有数据就很难发展数字金融但是数据的政策,现在中央提出来数据是新的生产要素,在这个同时需要用创新型的思路来看待怎么样管理数据

黄益平表示,管理数据需要开放式的思维,它不是传统的生产要素,应该考虑更多地用非传统的一些方法比如说确权的问题,它肯定不能像劳动力,像土地那样来确权,要保证的可能是个人的权利,个人的隐私,但是同时需要留出足够的空间,让大数据分析发挥效果

以下为嘉宾发言全文:

感谢新浪财经金融周的邀请,今天来参加关于数字金融问题的讨论我想跟大家分享关于数字普惠金融方面的一些问题或者是一些见解

我们知道,在十三五期间,我们国家的普惠金融发展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最大的突破其实是在数字金融领域,也就是说我们把数字技术应用到金融服务当中,突破了一些原来我们在解决普惠金融问题方面比较难以逾越的障碍举个例子,我们现在看到的移动支付,大科技信贷,线上投资,数字保险等等,这样的一些业务普及到了全国,应该说普及率是非常高的,从根本上突破了我们过去在提供金融服务的时候遇到的两个比较大的难题:第一,获客难第二,风控难因为我们知道普惠金融的主要客户其实基本上就是低收入人群,农村经济主体和一些中小企业他们一般来说都是规模比较小,数量比较大,同时地理位置比较分散,不确定性也非常高,同时缺乏一些基本的金融的资质,比如说财务数据或者是抵押资产所以,为他们提供服务难度非常大,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经常说发展普惠金融其实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数字技术的应用,使得我们在普惠金融方面有了突破性的进展类似于比如像大科技平台,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这样的一些技术,在金融服务当中,它可以发挥一些独特的作用,它可以扩大我们的规模,比如说大科技平台有长尾效应,它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效率,改善用户体验,同时也可能帮助我们降低成本,控制风险,甚至在去年疫情期间,它的无接触交易的优点就发挥得非常突出所以,它确实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改变了我们过去传统金融机构服务客户的一些基本的障碍和一些特点,使得普惠金融发展成为可能

用一个最简单的比喻,我们今天在中国只要有一台智能手机,你只要有移动信号,不管在什么地方,几乎都可以享受差不多的金融服务,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普惠金融最突出的地方所以,在十三五期间,我们的普惠金融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无论是从覆盖的人群,从提供金融服务的种类和数量,都是前所未有的,是一个非常大的突破

今年正好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普惠金融仍然需要有比较大的进展虽然我们在十三五期间取得了很多成绩,但是这个任务还没有完成,应该说任重道远,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具体而言,就看在十四五期间数字金融如何更好地支持普惠金融的发展,服务中小微企业,低收入人群以及农村的经济主体,还有很多方面的工作可以做,还有很多方面的工作可以推进。

简单来说三点看法,很值得我们关注。报告特别指出,近年来,中国普惠金融发展迅速。目前,我国涉农用户覆盖面,参与金融机构,技术创新,贷款规模均走在世界前列。。

第一,我们在业务上可能还需要有进一步的创新,特别是在一些新的领域我们过去做的最好的其实就是移动支付,大科技信贷,帮助解决一些中小微企业融资的问题但这可能还远远不够,因为我们用大科技信贷,用线上的这些客户和它的大数据分析提供贷款,解决了不少问题,但客观地来说它仍然有局限,它的贷款的规模比较小,期限比较短,真正支持实体经济还有更大的潜力可挖所以,在业务上我们可能还需要有一些新的创新举一个例子,将来我们能不能更多地依靠这些产业互联网,物联网条件,支持发展数字供应链金融,这些企业直接嵌入到供应链里,更好地控制他们的风险,同时我们的贷款融资规模,期限也都可以大大地提高所以,从过去的纯线上的这些大科技信贷,以消费互联网为主的金融服务,推广到我们的产业互联网为基础的一些金融服务,将来是大有可为的

另外一个方面也值得我们关注,我们现在讲的很多投融资,基本上都是以信贷为主,但事实上我觉得资本市场可能是将来支持创新企业尤其是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一个非常有潜力的方向在国际上来看,一般资本市场更加适合支持创新型的活动我们最近成立了北京证券交易所,就是要支持创新型的企业但这里有一个问题,怎么样保证这些企业能够到市场上去融资,因为到市场上去融资的门槛可能比到银行里去融资的门槛要更高一些,我们怎么样更好地对它做尽职调查,帮助投资者做投资决策,可能我们要考虑运用大数据分析,数字技术这样一些手段,帮助我们发展数字资本市场,支持中小微企业上市,也是有很大的潜力可做

另外一个也值得我们关注的是,我们一般讲普惠金融服务,更多地是讲支付,融资,但其实投资的问题也很突出老百姓有很多钱需要投资,但是现在能投的地方非常少过去基本上就是银行或者是房地产,这个局面要改变,但是怎么样帮助老百姓去做投资,比如说像智能投顾这样的业务模式也有很大的突破的空间

这是我想说的第一点,我们在十四五期间希望看到数字金融在业务模式上会有很大的进一步的拓展。随着中国政府不断推进普惠金融的政策红利,银行体系深度参与其中,成为中国农村金融的主体。

第二,为了更好地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可能还需要进一步推进市场化的改革有很多服务的主体,民营企业,个人,他们能不能在市场上公平竞争,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需要我们进一步推进市场化的改革跟它相关的还有一个问题,我们知道普惠金融的这些客户很重要,但是它可能风险也很大,在这个时候我们能不能真正做到市场化的风险定价,帮助他们改善他们的融资环境过去我们经常说要帮助他们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这个出发点当然非常好,因为帮助他们很容易获得融资,同时降低融资成本,对于发展他们企业的经营活动是非常有帮助的但我们知道这些企业总体来说风险比较大,从理论上来说,它的融资成本稍微高一点,其实是合理的,这是市场化风险定价的要求所以,我们将来在努力改善市场化融资的前提下,可能要更多地考虑让市场来确定融资成本在短期内也许感觉到我们的融资成本可能会适度地有所提高,但从长期看,是使我们的数字普惠金融能走得更稳,更远的一个基本的条件

最后,支持数字普惠金融还有一个数据政策的问题大数据是我们数字金融的石油,没有数据就很难发展数字金融但是数据的政策,现在中央提出来数据是新的生产要素,提得非常好,但是在这个同时我们可能需要用创新型的思路来看待怎么样管理数据我们过去一说生产要素,简单地想就需要确权,需要配置,需要定价,需要交换,像土地,像资本,像能源那样地来处置他们我觉得可能是需要有一些开放式的思维,它不是传统的生产要素,应该考虑更多地用非传统的一些方法比如说确权的问题,它肯定不能像劳动力,像土地那样来确权,要保证的可能是个人的权利,个人的隐私要保证,但是同时需要留出足够的空间,让我们的大数据分析发挥效果在国际上我们也看到各国的数据管理政策不太一样,有的管的很严,有的管的相对松一些欧洲管得非常严,大家觉得这是我们的榜样,但它的缺点是它的数字经济,它的数字金融基本上很难发展起来当然我们过去管得太松,现在需要加强管理,要往这个方向走,但是走多少是合理的,可能需要考虑在保护权益和保护安全的同时,要和支持数字金融创新保持一个平衡

这大概是我想跟大家分享的三点粗浅的看法,说得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