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没出险,保费反倒贵了。”今年以来新能源车主频频反映的这一矛盾,有望得到化解。
上海证券报记者从相关渠道获悉,监管部门关于新能源车的改革举措已在路上。金融监管总局近日下发《关于推进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就扩大保险公司对新能源车险的自主定价权、丰富新能源车险产品等在业内征求意见。
业内人士认为,政策正式落地后,将缓解新能源车险投保贵、个别车主投保难等社会关切问题。
自主定价空间扩大 “好车主”有望享受好价格
回应新能源车主保费贵等诉求,是《通知》出台的初衷,也是其核心内容。
为推动新能源车险保费更加合理化,《通知》推出了两项举措:一是定期测算并适时调整新能源商业车险行业纯风险保费,优化新车型的定价标准;二是将新能源商业车险的自主定价系数范围扩大至[0.5-1.5],提升市场经营主体的定价能力。
业内专家表示,上述两项举措,一方面要求行业对新能源车型进行更精准的风险定价,一方面给予保险公司更大的自主定价空间,两项举措将合力推动新能源车险定价精准提升,最终形成车型风险更低、车主驾驶行为更好、出险更低的新能源汽车享受更低的新能源车险价格。
“新能源车险价格高的一项重要原因是,很多兼职网约车都是新能源车,这部分车辆行驶频繁、出险率高,拉高了新能源车整体的保费价格。”一位车险人士对记者说,《通知》扩大自主定价系数之后,保险公司可以给这部分高风险车辆更高的价格,给其他普通家用新能源车主更低的价格,实现风险与价格更合理、更精准的匹配。
《通知》也充分考虑了新能源网约车多元化的保险诉求,要求丰富新能源商业车险产品,贴合市场需求,研究推出“基础+变动”组合保险产品,为兼职运营网约车的新能源车提供更加全面的保险保障。
此外,由于个别新能源车出险率过高、维修价格过贵,导致保险公司不愿意承保,也给这部分车主带来了投保难题。随着《通知》落地,这一问题也有望得到解决。
《通知》要求,建立新能源车险兜底保障机制,即推动行业研究建立高风险车辆兜底保障机制,有效解决部分车辆投保难问题,实现愿保尽保。
破局根本在于降低新能源汽车维修成本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2041万辆。今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车继续保持良好销售势头,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31.8%。
在新能源汽车覆盖面持续扩大的背景下,新能源车险却面临“车主喊贵、险企叫亏”的两难境地。业内人士介绍,与传统燃油车相比,新能源车险价格相对高一些,并且今年的确有些车主面临保费上涨。这是因为新能源车过高的出险率及维修成本,让保险公司在新能源车险业务上面临亏损。
综合成本率是险企用于评判财产险业务是否达到盈亏平衡点的指标,100%即为保持盈亏平衡,高于100%则意味着承保经营亏损。根据同业交流信息,2023年车险新增保单的综合成本率基本超过100%,其中新能源车指标更差,亏损更大。
新能源车险出现承保经营亏损的根本原因在于出险率过高。记者从业内获悉,以某家中小险企为例,2023年该公司新能源车的出险率是燃油车的两倍。这意味着,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新能源车保费要达到燃油车的两倍才能拉平两类业务,但这在实操中是不可能的,所以新能源车面临较大的亏损。
此外,维修成本也推高了新能源车险成本。业内人士介绍,新能源车汽车产业链尚不完善,面临配件供应链不成熟、维修方案不透明等困难,导致保险公司在新能源车维修价格上话语权过低,成本高企难下。这需要保险行业与汽车行业进行协商谈判,将维修成本降至合理水平,否则最终都会转移到消费者头上。
监管部门也看到了这一问题症结。《通知》要求,加强新能源汽车专业研究能力,支持行业开展新能源汽车零整比、安全指数等研究,定期向社会发布研究成果;加强跨行业交流合作,为新能源汽车的生产企业优化和改进产品设计提供建议参考,推动降低新能源汽车维修成本。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开幕式现场。 3月30日,巴黎奥运会选拔赛暨2024亚洲山地自行车锦标赛U23及青年运动员选拔赛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