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增长见顶?2022年,小米集团全年实现总收入为2800.44亿元,同比下滑14.7%;经调整净利润为85亿元,同比下滑61.4%。小米解释称,多重复杂宏观因素导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消费需求降低直接影响销量。小米在3月24日晚交出的2022年第四季度和全年财务成绩单,披露了上述信息。
面对变化,小米已经做出调整。卢伟冰表示,小米2023年提出“规模与利润并重”的经营思路,持续降本增效。他强调,小米将把利润目标做到“精细化管理”。
小米下场造车更受瞩目。对此,小米方面表态谨慎,未透露太多细节。财报透露,小米汽车业务研发团队规模约2300人,继续维持2024年上半年量产目标。2022年全年,小米研发支出为160亿元,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费用为31亿元。
基本盘稳固
2022年,小米智能手机业务创造收入达1672亿元,同比减少19.9%。出货量大降是小米手机业务下滑的主因。2022年,智能手机出货量1.51亿部,相比上年的1.9亿部少卖了近4000万部。不过,小米手机的头部地位依然稳固,出货量排名全球第三,市占率达12.8%。
小米手机高端化战略已见成效,平均售价继续保持增长。财报显示,2022年小米智能手机ASP已连涨三年,达1111元。其中,2022年第四季度,小米中国大陆智能手机ASP同比增长超过14%。
不过,小米智能手机业务的毛利率由2021年的11.9%降至2022年的9%。对此,小米解释称,这主要因集团增强清理存货力度、美元升值以及存货减值拨备增加所致。2022年下半年以来,小米通过参与电商购物节降价促销等方式降低库存。截至2022年第四季度末,小米存货约504亿元,同比减少3.74%。小米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林世伟表态称,目前库存水位已在可控范围内。
2022年,小米AIoT平台已连接设备数实现同比增长35.8%,达5.89亿台。小米AIoT业务2022年收入同比减少6.1%,三大业务中只有互联网服务收入同比增长0.4%。小米用户数量增长为互联网业务带来支撑。截至2022年12月,小米全球MIUI月活用户数同比增长14.4%,达5.82亿;中国大陆MIUI月活用户数同比增长10.7%,达1.44亿。
小米硬件的高端化战略也有助于互联网业务增长。中泰国际证券指出,中国大陆高端手机用户可比中低端机用户贡献更高的互联网收入。其中,广告变现能力为中低端机的1.2倍、游戏为中低端机的4.2倍、搜索为中低端机的1.8倍。高端手机用户更愿意为增值服务付费。
集中力量造车
硬件业务阶段性承压,小米积极寻找创新业务,造车就是其中之一。
小米造车动真格。财报显示,2022年第四季度,小米员工总数环比减少2771人。不过,小米汽车业务研发团队规模持续增员。截至2022年年末,小米汽车业务研发团队规模约为2300人。对比上季度末,该团队第四季度增加约500人。2022年,小米研发开支160亿元,同比增长21.7%,这主要是由于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费用的增加。
比小米下场更早的“造车新势力”,仍在一路狂飙。时代周报记者梳理发现,蔚来研发团队2022年扩编约4200人,团队规模已超9000人;理想增加3415人至4838人,小鹏也增加1042人至6313人。蔚来2022年研发投入108.4亿元,同比增长136.17%;理想汽车为67.8亿元,同比增长227.54%;小鹏汽车为52.1亿元,同比增长26.76%。
图源:图虫创意
可以预见的是,小米将继续重金投入汽车业务。东吴证券研报透露,2023年,小米汽车业务将投入75亿-80亿元。
小米2022年全年研发支出160亿元,5年研发复合增长率达38.4%。截至2022年底,小米研发人员合计16171人,较上年底增长1579人,研发人员占比进一步扩大至占员工总数的近50%。小米预计,2022年-2026年,总研发投入超1000亿元。这将对小米的现金流和利润水平提出更高要求。
2023年,小米启动“规模与利润并重”的新经营战略,成立集团经营管理委员会和集团人力资源委员会,在战略结构、运营管理、资源配置等方面同步协调优化,聚焦提质增效,推动专业化的长期经营治理体系建设。
规模与利润并重,意义非同寻常。小米在财报坦承,自成立以来,小米一直以规模为先,致力于将极具竞争力的智能产品带给世界各地的消费者。集团已进入下一个经营周期,将把利润提升至和规模同等重要的位置,优化内部管理结构、提高运营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为深入尖端技术研发和发展创新业务蓄力。
卢伟冰认为,随着宏观环境进一步好转,消费电子市场也将回暖,但风险和挑战依旧存在,全面复苏依然需要一定时间。小米将针对利润目标进行精细化管理,更加注重风险管控,对未来保持谨慎乐观态度。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近三年蓄力,中国特色REITs市场走上高质量发展的“高速路”。 3月24日,证监会、国家发改委分别发布《关于进一步...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