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碳市场即将迎来首考。
距离12月15日重点碳排放单位的首个履约日仅剩两天,全国碳市场成交持续放量,相关市场正在被激活,全国碳市场首个完成配额清缴的省份也已经诞生日前,海南省纳入全国首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7家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完成第一个履约周期配额清缴,成为全国首个实现履约率100%的省份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12月10日披露的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成交数据显示,当日总成交量752.1219万吨,总成交额3.086亿元,双双创下自今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开市以来的新高截至目前,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7692.4154万吨,累计成交额32.03亿元
在重点排放企业加快履约的同时,作为碳排放末端削减的一项重要举措,目前国内头部能源企业已上马二氧化碳捕集项目,作为助力实现化石能源大规模低碳化的减排技术,该技术将助力实现碳捕捉,利用和封存技术产业化发展。
高桥石化成上海首家,全国首批完成履约的企业
根据生态环境部通知,各省区市要确保12月15日17时前本行政区域95%的重点排放单位完成履约,12月31日17时前全部重点排放单位完成履约伴随着全国碳市场首个履约期到来,各地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配额清缴工作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海南率先一步完成配额清缴,成为全国首个实现履约率100%的省份而来自上海的中国石化上海高桥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则率先完成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的配额清缴工作,成为中国石化首个完成全国碳市场履约的企业,也是上海市首家,全国首批完成履约的企业
日前,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宣布,上海全面完成该市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配额核定及清缴配额量确认工作,并率先完成配额发放日前,中国石化上海高桥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就已率先完成配额清缴工作
作为履约工作任务最重的省份,山东省首批纳入全国碳市场的发电行业企业达330家,是全国唯一一个超过300家的省份山东省生态环境厅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11月23日,328家重点排放企业已经完成了交易账户的开立工作,相关部门帮助全省共计145家企业申请CCER账户开立
此外,12月6日,山西省生态环境厅组织召开推进碳市场履约工作部署会,推动电力行业重点排放单位完成全国碳市场履约清缴工作。
伴随着首个履约期正式配额下发,12月份以来,重点排放单位积极参与交易,全国碳市场交易量持续走高据上海环交所统计,自今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上线交易以来,总体运行平稳,开市4个多月以来,每个交易日均有成交伴随着履约期临近,市场流动性逐步加强,12月3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突破20亿元,而在12月10日,短短7日后,配额就突破至30亿元
上海环交所方面表示,伴随着全国各省区市陆续完成配额核定发放,重点排放单位逐步根据碳排放履约管理要求积极参与交易目前参与交易的重点排放单位数量是上月初数量的近3倍交易量自11月起处于高位,11月日均成交量104.68万吨,总成交量2302.97万吨,超过前四个月成交量总和市场流动性和成交量上升的同时,交易价格保持合理波动,近1个月收盘价在42元/吨~43元/吨上下小幅波动目前,全国碳市场约九成的重点排放单位已完成交易账户的开立全国碳市场目前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162家,覆盖约45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
50万吨级国内最大二氧化碳捕集项目即将开工
电力行业排放约占能源行业排放的41%,而发电行业是电力行业排放的主体此前,以五大发电集团为代表的主要发电企业纷纷响应双碳政策,明确碳达峰碳中和时间表和相关具体目标,并已着手行动
截至目前,在五大发电集团中,中国大唐和中国华电已完成全部重点排放单位缺口配额交易,交易平均价格分别为42.14元/吨和43.21元/吨。
在重点排放企业加快履约的同时,记者注意到,对于实现碳中和的关键技术选择,在必须依靠碳捕捉,利用和封存技术才能实现净零目标的新兴技术上,目前国内企业也正不断突破。在业内看来,全国碳市场仍处在起步阶段,要发挥碳市场对于实现“双碳”目标的支撑作用,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完善。
国家能源集团方面消息称,规模达到50万吨级的江苏泰州电厂的碳捕集项目马上要开工建设该项目规模相当于单个机组八分之一的排放量,系国内火电领域规模最大的二氧化碳捕集项目,项目总预算3.86亿元,拟于2023年建成投产,将在苏北油田进行二氧化碳驱油与封存产业化应用
作为二氧化碳的重要需求方,中国石化将在齐鲁石化—胜利油田和江苏油田建设碳捕集,利用和封存项目,成为国内最大的全产业链示范基地,将捕集的二氧化碳注入油田提升产量。
中石化方面相关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齐鲁石化已完成碳捕集工艺包设计和审查,主要长周期设备已完成订货,现场土建施工已基本完成,正在进行钢结构施工,项目预计明年1季度建成投产。。
在谈到未来对于CCUS技术的推广目标上,中石化方面则透露称,十四五中国石化将加大建设力度实现CCUS产业化发展十四五期间,中国石化将依托南化公司等炼化企业产生的二氧化碳,力争在所属华东油气田,江苏油田等再建设百万吨级CCUS示范基地,实现CCUS产业化发展,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开辟更为广阔的前景
泰州电厂国内最大CCS项目开工可以起到明显示范作用,带动更多此类技术的运用对于碳排总量大,中和时间紧,能产结构复杂,发展需求仍然迫切的我国而言,CCS/CCUS技术尤为重要中研绿色金融研究院院长顾蔚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称,在火力发电,水泥等领域和行业,要实现更大程度脱碳,运用CCS/CCUS技术是必经之路,也是作为制造业大国,用能大国,基建大国的我们必须要重点研究,推广和运用的领域
华东理工大学能源经济与环境管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邵帅则认为,碳市场衍生的碳定价机制是支撑二氧化碳捕集项目顺利开展的重要工具,而二氧化碳捕集项目的发展有助于构建我国的碳仓储,预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碳交易的成交量与成交价,从而促进碳交易机制的预期减排效果实现。
CCS与CCUS技术运用仍存不少挑战
伴随着双碳目标提出,碳约束要求日益提高,企业产生自发意愿而碳市场上线后,捕集而节约的碳排指标可以出售获益,企业有了更强动力
北京特亿阳光新能源总裁祁海坤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负碳技术的应用场景很多,市场潜力很大,被赋予了重任及厚望目前全世界范围也都在积极拓展和探讨其开发路径和商业模式
与此同时,如何通过二氧化碳捕获,储存和利用等负碳技术来驱动实现碳循环,从而实现碳要素的回收与再利用,是我国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对此,祁海坤认为,目前阶段的CCUS经济性偏差,成本偏高,技术还需要不断完善如果具备一定的规模后,商业化市场前景还是不错的碳中和是阶段性目标,长远来看,人类还是要为实现净零排放而奋斗,零碳下的生态系统不仅是低碳经济和产业,负碳技术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会更加明显,因为碳交易的成本会逐渐增加,CCUS的技术在降本增效,达到临界点时,市场拐点就会显现出来
顾蔚也分析指出,过去,在我国这项技术的运用程度不高,碳捕集量不大,一方面由于碳约束的力度不大,另一方面捕集的碳本身也缺少利用领域他认为,当前,CCS与CCUS技术运用还存在一些需要克服的困难比如捕集项目开发与建设成本相比于节约碳排指标间的收益匹配度问题,这既需要技术与设备端的成本压降,也需要碳市场更加科学合理的碳定价再比如捕集的二氧化碳的封存和利用领域,驱油使用虽然是一个很好的场景,但由于提高的是石油产出效率,而石油又是化石能源和原料,未来如何平衡也是一大挑战又比如二氧化碳的循环再利用,目前全球碳排放中二氧化碳再利用比例约为1:300,如何研发再利用技术,建设再利用设备,补充再利用场景,也是非常重要的长期性课题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记者从国家医保局获悉:11月中旬,国家医保局启动第三轮全国联调,指导各地进一步降低公立医院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价格和费... [查看详情]